金秋十月,街头秋意渐浓,随之而来的大风天气和干燥气候,让道路上的落叶和扬尘增加。
10月19日,记者从合肥经开区应急和城管局获悉,针对这一情况,城管部门开启秋季环卫作业模式,提升路面清扫和洒水频次,并对首批32条路段实行深度保洁,构建“夜间立体化冲洗+精扫、白天全时段保洁+降尘”的保洁作业模式,不断“织密”城市治理的“针脚”,营造干净清爽的城市环境。
每天清晨,在紫云路,一辆洒水车匀速缓慢行驶,随着车底机械毛刷的快速转动,车道恢复了沥青本色,空气中微润的气息,让人在干燥的秋日感到丝丝惬意。
“秋干物躁,路面更容易扬尘,洒水能够更好的起到压尘、降温、加湿的功效,不但可以缓解干燥环境给市民带来的不适,也可以对路面起到养护作用。”合肥经开区应急和城管局负责这个的人说,在入秋后,该局开启秋季环卫作业模式,调整安排机扫、洗扫、洒水、冲洗等机械作业方式,全面做好道路清扫保洁。
在做好主次干道保洁之时,也不放过道路护栏、路牙石和背街小巷里那些不起眼的“角落”。在海恒街与近春园路交口,环卫工人史大姐和同事们挨个擦洗道路两旁的果皮箱,在环卫工人的反复擦拭下,箱体上原有的一些细小的污迹被擦除。
该负责人介绍,城管部门依据实际,对全区1525万平方米的道路范围实行分类保洁,其中,对首批32条路段实行深度保洁。同时,持续提升环卫机械化作业率和覆盖面,立体化作业模式覆盖道路面积90%以上,初步构建“夜间机械化冲洗+精扫、白天全时段保洁+降尘”的保洁作业模式,以精细化作业让城市颜值更精致。
城市管理就像是做“绣花功”,合肥经开区应急和城管局以问题为导向,着力破解城市管理难题。
日前,在紫蓬路和云门路交口,一柱黑色的木杆立在交口正中央,给过往行人和车辆带来安全风险隐患。城管和交警部门经过现场勘察,决定对该“拦路虎”予以拆除。
记者获悉,自8月以来,经开区城管、交警、建设等部门联合开展废弃线杆整治专项行动,建立“销号制度”,发现一处、整改一处,消除隐患,畅通道路。
针对城市上空纵横交错、杂乱无序的“蜘蛛网”,经开区全面排查整治空中缆线。目前已整治架空线余处,随着一条条杂乱缆线的清理,城市立体空间得到净化。
打破城市“多头管理”局面,在治乱治难上打出组合拳,“对症下药”不断的提高城市管理效率:在流动摊点治理方面,经开区积极地推进“引摊入室”,打造了大学城簋街、海恒老街美食城、尚泽大都会等一批品牌街区;在小广告专项治理方面,对“牛皮癣”采取即发现即清理措施;在绿化提品方面,建设花境135处,在18条道路和4座公园绿地添绿33万平方米……
经开城管坚持为民服务,着力解决城市管理“一阵风、打突击、运动式,治标不治本”的问题,积极构建常态长效机制,不断“织密”城市治理的“针脚”。
共享自行车在方便市民出行时,随意占道和扎堆停放等乱象也影响了正常交通秩序。经开城管创新管理办法,自建地图系统,统一管理辖区1603处共享单车停车点,既规范了停放,又方便了市民。
“我们对全区单车停车位逐一研判,保留有停车条件、有骑行和停车需求的点位,删除了运维企业自行设置的冗余点位、无需求点位和不合理点位。”该局负责的人介绍,采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了“共享自行车停车点一张图”,统一编号管理,根据道路状况和市民骑行需求,动态优化调整停车点,保障了市民便捷出行。
除了共享自行车建立“一张图”外,在经开区众多科学技术手段运用于城市管理:建成智慧环卫平台和数字城管平台,录入136条主次干道信息,107台作业车安装定位系统和视频监控;30名环卫班长配置数字终端,实现实时调度,闭环管理……
经开区应急和城管局负责的人介绍,通过搭建城市管理统筹协调、监督指挥平台,实现城市管理感知、分析、服务、指挥、监察“五位一体”,以数字“算力”提升城市管理能力,推进“智慧城管”转型升级。
郑祖斌 刘达青 杨萍 方露 杨晓武 邵强 合肥通客户端—合报全媒体记者 蒋瑜香